為 BIOS 建立一個擁抱外界的新形象——專訪品牌策略部

為 BIOS 建立一個擁抱外界的新形象——專訪品牌策略部

 

去年十二月 BIOS 首度舉辦品牌年會【色散花開】,這是品牌策略部第一次被外界認識的機會,但新部門的源起要回到 2017 年的夏天談起。

當時尊宇和為翔討論著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,發現一個明顯需要解決的問題:BIOS monthly 是文創領域為人熟知的媒體品牌,但創作者經紀才是公司的商業營運主力,對公司來說,外界究竟該如何清楚認定 BIOS 的企業形象與核心服務?「編輯部的運轉核心是內容經營,經紀業務部聚焦服務創作者和業主,品牌策略部則是以公司本身為任務核心的作業單位,幫助整個 BIOS 團隊重新建立品牌形象、執行公關業務、維繫內外部關係、以及進行各種跨部門的支援協助。」為翔說出他們當時的結論,品牌策略部在 2018 年夏天正式成立。

 

對外打造品牌形象,對內整合系統和流程

為了塑造 BIOS 的專業形象,今年首度為合作創作者拍攝專業形象照,並重新整理、推出公司的官方網站與社群專頁。春天加入團隊的游游說,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基本,卻是以前從來沒做過的,可以感覺到逐步透過這些方式建立起品牌的樣貌。比如為創作者拍攝的形象照,有統一視覺符號的專家形象照,也有一組照片是搭配每位創作者個性與想呈現模樣設計成的情境照,有助於讓不了解這些創作者的一般人,快速掌握他們之間的性格差異,凸顯想要傳遞的價值。

另外,游游也協助公司各部門整理工作案例,製作兩個月發刊一次的【品牌報】寄送給關心 BIOS 發展的人。這份電子報的呈現方式,不是單純條列公司與簽約創作者近期發生的事件,還會揭露幕後的工作細節和付出心力,讓團隊的策畫想法有機會曝光。同時,也嘗試將這些內容重製成【文創事紀】於社群媒體上推播,「總之我蒐集了各部門今年重要的專案資料,就可以透過各種機會嘗試推播、滾動公司的訊息。」

案例整理不只是發生對外作用,於公司內部有著更重要的一層意義,就是與各部門建立合作關係的切入點。在資料索取的過程,釐清公司重點專案需要留存的資料項目與格式,成為一套工作規則,反過來也協助各部門養成習慣,並在供圖片、配文字等分工上有更明確的責任歸屬。

「畢竟這個部門是新成立,大家並沒有很習慣,也不確定如何跟我們合作。」前期游游會主動觀察各部門的需求,例如在經紀業務部需要發佈新聞稿時,主動告知有創作者形象照可以提供,而為翔也藉由主管會議、信件佈達讓同事們習慣新部門的存在,慢慢地大家就會知道哪些事情可以主動找品牌策略部協助,逐漸培養出團隊合作的默契。

 

從維基百科條目建置失敗,看出品牌未來的發展路徑

除了補齊公司對外宣傳該有的素材之外,品牌策略部今年還做了兩個嘗試。其一,游游為公司品牌和執行長個人撰寫及建立維基百科的條目,但並沒有審核通過,等於做了白工。

她提到執行的困難,「參考其他人的條目發現會內建很多個人報導、相關部門的訪問,或是對外投遞的一些獎項、籌辦活動,但這些我們公司都沒有,外部可參考的資料太少。未來在協助老闆形象建立,就要多思考如何拓寬與外部的連結。」

為翔分析,這種失敗看似是執行面沒有問題而卡關在平台的驗證規則上,但背後其實更清晰反映出公司當前運作實況:當兩大對外部門專注於自身業務,依然需要另一個單位能為公司整體發聲,得到更多的曝光。「對公司發展來說,業務表現和自我推銷都是重要的一環,也一再呼應品牌策略部成立的宗旨。」

還有一個關聯點是,現階段傳統媒體少有獨立關注文創線的配置,多數還是以藝文線、生活線或是財經線做區分,BIOS 需要去構想切入點靠攏傳統媒體設下的框架,才有被報導的機會。但如果只聚焦在談論文創的少數媒體品牌,受限於規模與數量,難以爭取更多的曝光,帶動討論聲量。站在要為 BIOS 創造更大影響力的角度,為翔的想像是,「不只要在現有的文創圈內製造迴響,要用更大的努力去讓文創圈的邊界擴大,讓更多媒體、從業者、目標客戶願意加入。」

 

品牌活動,是開啟 B2B 行銷的一扇窄門

今年度部門另一項嘗試則是舉辦春秋兩季的品牌活動【有話好講】,目的回歸公司發展的需求:如何拓展 B2B 的連結,讓更多創作者與目標廠商看見 BIOS 能為他們做的事?

「【有話好講】希望更精準地銜接創作者社群以及目標廠商。」為翔解釋,這兩場活動的來賓主要採邀請制,希望可以連結 BIOS 想要合作的創作者社群、目標廠商、以及文創圈內和他們同樣關注類似議題的從業夥伴。活動策畫的主題也盡可能與業界關注議題緊扣,例如 2019 秋季場邀請永心鳳茶創辦人暨老新台菜品牌執行長薛舜迪、餐飲品牌貓下去負責人陳陸寬、IF OFFICE 創意總監馮宇談台灣本土餐飲品牌的建立、升級與再造之路。講座上的對談就像是提出示範做法來建立印象,透過台下的專業社群觀眾擴散出去,打中公司期待的合作對象。

 

【給老闆的一段喊話】

為翔:「我希望他可以配合交稿,但我已經放棄了⋯⋯。」
育寧:「希望他不要這麼忙,才有時間完成我們交代他的事。他參與業務到很深的地步,大大小小的合作和會議都參與,我一開始很敬佩他的參與程度,可是他實在太忙了。但我發現他現在竟然在休假!」(為翔:「算了啦,他應該正在里斯本的房間抱著筆電回信中。」)

  • 採訪與撰稿| Sana
  • 統籌| 溫為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