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觀當前亞洲與全球時局,經濟發展與民主自由兩項重要成就定位(positioning)台灣在國際視野中無可取代的角色,文化價值則是接下來推動共同體邁向新階段的關鍵指標,更是國家軟實力的進步象徵。2010年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〉頒布實施至今即將屆滿十年。放眼 2020,邁向下一個十年的台灣文創版圖又會呈現什麼樣的風景?
2019 BIOS 年會【毛細台灣】,首場趨勢論壇以「放眼 2020:台灣文創力的價值定位與發展願景」為題,邀請羅申駿、何承育、郭建偉、蔣顯斌、周奕成、劉奕成等六位橫跨台灣各領域的重要意見領袖,從策展、設計、品牌、創業、電影、金融等面向討論文創趨勢,描繪下個十年的台灣文創走向。
繼羅申駿、何承育、郭建偉的分享,下篇由 CNEX 共同創辦人蔣顯斌開始,談起紀錄片與華人社群進步的可能。打破一般大眾對紀錄片的迷思,收視率漸高、類型更多元的現在,我們因紀錄的眼睛有所「本」去學習。周奕成則從大稻埕街區的經營,探討經濟活動與文化發展之間的相生關係,對街區經濟保持想像。劉奕成以金融角度思考,在這個數位經濟時代,藝文產業有怎樣變化的可能?
蔣顯斌:紀錄片,邁向未來前的看見
蔣顯斌回顧 CNEX 的十年發展,用 10 個主題、100 部紀錄片,留給下一代邁向未來的備忘錄。大學讀機械系的他進入社會系課堂,發現社會和自己理解的狀態完全不一樣,「人類的知識緊密交錯,卻因為工業社會的需求進行分工,在大學中每個系所都是一門專業領域,必須爬升到一個程度才進到與別的領域溝通銜接。」但要能看見世界的真實樣貌,勢必得站上跨領域的高點,才可以做到,「因此我悟出了一個追求:逆人類知識分工。」
劉奕成強調,過去 C2B 的另類行銷將成為下一波行銷主流,虛擬支付打通 C2C 的形式,建立起新的交易樣態;虛擬貨幣則擴增了藝術投資的工具,而群眾募資為藝文創作增加發展的管道。科技的力量,將使台灣文創的樞紐從產業、機構回到個人,從創作、產業、支付,都能以個人為核心來驅動,去中心化的世界就是未來的想像。